渭南市:实施“英才计划”夯实人才强市根基
近年来,渭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助推渭南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创新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着力构建具有渭南特色的“1+N”人才政策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将人才与技术、产业、资本深度融合,以人才工作助推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围绕“引”,三项举措精准招好人才。紧抓“双招双引”这个“牛鼻子”,突出创新政策、拓宽渠道、借智借力,精准招引聚好才。系统定政策。制定以《关于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的意见》为统领,《渭南市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计划》等10个文件为组成的“1+10”人才政策图谱,构建较为完整、颇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拓渠道。创新开展首届“智趋华山、才聚渭南”人才发展大会、秦创原·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等6大招才引智活动,加大教育部直属示范院校招聘力度,持续开展事业单位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招聘工作,拓宽人才进入渠道,促进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向渭南集聚。用智借外力。建立92个专家工作站,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实施“三个一批”工程,激励高端科技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建立渭南籍在外优秀人才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525名在库专家人才成为渭南“智囊团”。
围绕“育”,两个计划培养优秀人才。立足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大力实施两个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一流“苗子”在培育中“冒”出来。专项人才培养提升。先后出台一揽子文件,通过专题培训、学历提升、外出交流等培养措施和津贴补贴、经费支持等保障举措,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等8个5年专项培养提升计划,力争通过量身定做的培养提升机制,挖掘造就一批优秀本土人才。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印发《渭南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市遴选3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截至目前入选人才123名。遴选人才以3年为培养周期,给予经费支持2~15万元,对入选中省“特支计划”的,在享受中省支持政策的同时,再给予20%的配套支持,真正让高层次人才“名利双收”,受到尊重。
围绕“留”,优化环境确保拴住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动资源向人才倾斜,激发各类人才活力。晋升有通道。对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开通职称评价“绿色通道”,简化评审程序,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模式。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加大党政机关优秀人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双向交流力度,让真正优秀的人才“有为有位”。创业有支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及相关子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进行投融资支持,力争2025年达到50亿元以上。生活有保障。印发《渭南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措施》,统筹高层次人才在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并明确责任单位和联系方式,力求人才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便捷。
围绕“用”,强化引导着力用活人才。立足人才价值转化,结合实际用好用活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搭建干事舞台。以“秦创原”为抓手,对各类研发平台、创新平台、创业平台、飞地平台、投融资平台出台相应支持措施,为人才量身定制岗位平台,筑好“凤巢”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动力。引导一线流动。围绕乡村振兴,制定《渭南市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招才引智、定向培养、援助服务、平台建设四大行动,特别是加强人才资源统筹,先后成立科技、农业、教育、医疗专家服务团,通过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
(审核:人才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