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坚持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厚植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时间:2025-07-21 12:04:42 来源:延安党建微信公众号 阅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将“四链融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黄陵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民族圣地·绿色黄陵”和“三区一高地”发展定位,不断探索以人才为引领的“四链融合”发展新路径,持续在引人才、激活力、强产业、优服务上下功夫,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力招才引智,让各类人才集聚黄陵干事创业。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体系,形成推动“四链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一是在健全机制上出实招。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出台《全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县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6个,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为全流程开展人才工作提供基本遵循。二是在精准引才上下功夫。聚焦破解全县教育、卫生、农业等基础领域人才不足的燃眉之急,采取“带编制、优待遇”方式,刚性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82名,极大地缓解了人才急需紧缺问题。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办法,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锋旺等创新团队10个、专家人才107名,与永秀智库、杭州城研、和君恒成等智库团队全面合作,有效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倍增效应。三是在精心育才上求突破。坚持外引与内培并重,既以才育才,又注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蓄足源头活水。深化与浙大、西农大、西交大等高校合作,借助高校人才、技术、科研等优势,在浙江、上海、深圳等地举办外培班10期,培训400余人次。建立高层次人才与本土干部人才结对子、传帮带机制,通过培训研修、职业教育等方式,带动培养本土人才200余名。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依托乡镇党校、产业基地等平台,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产业发展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

激活人才引擎,让人才链和创新链同频共振。坚持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不断推动关键技术革新、科研成果转化。一是打造科技创新总窗口。主动对接省秦创原总平台和市创新促进中心,建成集企业孵化、科技转化等为一体的轩辕科技创新中心,搭建现代农业、智慧工业、数字黄陵三大创新平台,打造国家和省、市级创新平台15个,培育引进科创企业162家。二是搭建县校合作平台。以延伸人才引育链和双创服务链为重点,深度链接西交大、西农大等高校资源和区域企业资源,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关系,近年来累计招引120家科创企业和28个创业人才(团队)落地黄陵,举办双创活动150余场次。三是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围绕破解煤化工产业链条单一、果业转型升级缓慢等瓶颈问题,引导各类人才揭榜挂帅、认领难题,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目前申请专利397件,转化科技成果37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6亿元,带动110/N00新工法开采技术等一大批成果落地。

强化人才支撑,让人才链和产业链相得益彰。围绕全县“4+2+N”产业体系建设和14条产业链布局,落地实施一批重点人才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聚焦工业升级抓应用。紧盯关键核心技术,建成国家煤矿安全智能开采实验室,取得引领性成果11项,打造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2家。围绕碳硅新材料产业,与陕有色、哈工大、中南大、西工大院士团队合作,组建项目研究院2个、院士工作站1个。成功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聚焦农业提质抓示范。聘请康振生院士、马锋旺教授等专家28人组成产业发展顾问团队,建成苹果欧美新优品种、翡翠梨品种提纯选育、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等6个试验基地,打造防灾减灾预警服务平台、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和果业大数据中心,创新推出“保险+期货”苹果价格收入险,荣获“中国生态苹果之都”“中国生态翡翠梨之乡”称号。三是聚焦文旅融合抓创新。组建黄陵数字文创产业人才智库,加强黄帝陵文化保护发展,成功举办黄帝陵文化、《黄帝内经》论坛和中国老龄社会峰会等活动。联合国家林草局研究中心、西农大等10余所机构和院校,围绕“一树一策”开展3棵5000年以上树龄古柏保护研究,形成科研成果13项。

突出人才牵引,让人才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立足人才金融需求,强化引资融资作用,为产业发展各环节各主体提供精准充足的资金支持。一是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县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作为“人才引进政策资金池”,出台住房、创业、科研等7个方面26条“一揽子”人才优待政策,全面兑现刚性人才一次性10万元安家补助、连续5年每年5万元生活补贴等政策,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办法,足额兑现柔性人才奖补资金,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二是开拓投融资新路径。建成AA+综合信用等级、260亿资产规模的国有投融资集团。设立5亿元产业引导母基金和3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先后在5G通信、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投资6700万元。设立5000万元融资担保基金和1500万元风险贷偿资金池,实现“人才—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增资扩产。2024年通过发改系统争取项目9个,到位资金2.67亿元。其中,农业农村局以农业人才带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提升为抓手,争取国债资金、省级建设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高标准农业建设等项目,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