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举县一致抓人才 千方百计留人才 引领黄龙生态经济强县建设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引进一个人才、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举县一致抓人才,千方百计留人才,在中蜂产业、水产养殖、香薰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真正让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凝聚共识,举县一致抓人才
县委、县政府聚焦生态大县、产业大县目标,正视人口小县和财力小县短板,积极为人才“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想法子”,重视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一致行动。免费为人才办划拨18套人才公寓和1万余平米创业基地,为来黄创业专家和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及时足额保障水产院士、中蜂专家工作站经费,挤出财力补贴全国水产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黄龙现场观摩会等经费。定期召开人才工作推进会、选调生座谈会、青年人才和大学生联谊活动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双节”向桂建芳院士、武向平院士等高端人才进行慰问。
二、强化引才,推动院士专家引领产业发展
按照“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产业基地+乡土人才”模式,建好用好院士专家工作站,把院士“才智”变为地方发展“财富”,助推黄龙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一是水产院士桂建芳推动“南鱼北养”。引进的中科院水产院士桂建芳在黄龙石堡渔业休闲小镇建立水产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专家78人次指导交流,带动培育本土水产人才23人,全县养殖大闸蟹509亩(养殖户户均增收2.1万元),养殖其它鱼类400余亩,建成西北最大的垂钓品牌和市场,渔业一产产值1170万元,拓宽了石堡镇群众渔业养殖、垂钓和全县群众发展旅游致富的路子。二是天文院士武向平助力科普和启智。武向平院士积极支持建成黄龙科技馆并捐赠仪器设备,多次回乡开展科普讲座;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大学生创业街区建设武向平院士天文展览馆,在中小学开设专题科普讲座,推动科普资源向农村延伸;2025年春节前,经武院士牵线搭桥,组织28名学生代表到北京“中国科技馆”、贵州“中国天眼”等地开展主题研学,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为下一代人才培育和科技萌芽“启智”,奠定乡村振兴发展基石。2024年度,黄龙水产院士和中蜂专家两个工作站获评全市优秀。
三、打造平台,集聚大学生创新创业
坚持“把人才放在产业中、企业中、事业中”的思路,已将引进的5名大学生提拔在科级领导岗位,引进的香薰产业年产值近千万元。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黄龙县“大学生创业街区”,2025年县委第一次常委会就专题研究,全力建设黄龙人才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流动党员之家、电商服务中心及入驻企业的创业基地和营销平台,从免费提供创业基地、人才公寓、产品推广平台、电商平台和全方位资金奖补、税收优惠、帮办代办等十个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专家人才和青年大学生来黄创业,逐步形成创业资源集聚、经济业态丰富、就业和消费增多的创业街区特色,为人才创新创造培植发展沃土。另一方面,全力培育规上企业,力争年底培育5家规上企业。目前街区已全面启动运行,有意向入驻企业15家,已入驻5家。
四、大力育才,着眼长远发展本土人才
坚持引才和育才同抓并举,通过积极招引人才带动培育本土人才,大力教育培训提升人才能力水平,持续发展壮大“有情怀、能干事、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2024年以来,先后组织各类人才参加全县春季大培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培训,举办“我为黄龙发展建言献策”青年人才培养活动,行政事业单位招录招聘硕士研究生和高层次人才9人,吸纳专业技术人才组建35支387人党员服务队,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472人、“土专家”31人、乡村医生52人,累计选聘乡村振兴专干83人,筛选4名专业人才和3个团队作为省市人才项目重点对象进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