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五坚持”促“五提升” 推动人才工作见实效
今年以来,周至县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工作安排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为本、人才优先”的鲜明导向,探索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工作模式,为全面推进周至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第一资源和硬核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提升工作战斗力。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制定了《周至县2022年金周人才“五项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周至县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实施意见》等人才工作纲领性文件,成立了猕猴桃产业、电商、乡土、教育、卫生等5个专项人才工作推进组,推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分工合作、延伸覆盖20个镇街263个行政村和全县50余家企业,发挥利用2个专家工作站、10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万千行动干部人才下乡、各类商会企业的优势资源,推介周至、宣传周至,构筑多方联动人才工作网络,在全县形成党委牵头抓、企业主动抓、全社会合力抓的“大人才”工作格局,推动全县人才工作效能持续提升。
坚持精准引才,提升产业驱动力。围绕猕猴桃产业种植、发展、加工、包装、花粉、贮藏、营销等7大关键环节生产链,摸清摸准人才及项目需求,编制了《周至猕猴桃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录》,共发布人才岗位71个,储备猕猴桃砧木研究、雄株选育、品牌设计、科技服务等优质项目7个;实施“金周英才”项目计划,通过“项目+人才”模式,引进培育能够引领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升级、优化企业管理、突破核心技术的行业优秀人才7人和3个创新团队在周至创新创业,共给予项目资助65万元;先后与西农大、陕科大、佰瑞猕猴桃研究院等合作举办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2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个,建立产学研基地2个,并聘请20余名专家博士担任我县猕猴桃特聘专家,指导帮扶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促进提质增效。
坚持高效用才,提升平台承载力。搭建高端实用、引领方向的平台载体,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广阔“舞台”。投入300余万元建设金周人才综合服务港,集中展示五大领域人才成果,并提供人才认定、项目审批、服务帮办代办等,搭建学术交流、培训学习、业务洽谈、众创空间等平台;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党建阵地、非公企业、行业(文化)展馆、民俗馆等,探索创建了10个“有情怀、有温度、有品质”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20个镇街科技特派员工作联络站,在全县快速搭建引才聚才对接服务平台,主动服务干部人才下乡、科技特派员下沉,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坚持多维育才,提升发展源动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周禾计划”,县财政和党费计划投入700余万,联合中科院、西农大等10所高校为周至遴选培育优秀乡村人才,提升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后备力量等乡村人才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及学历;组织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人,家庭农场主21人,累计培育新增猕猴桃产业、电商、乡土、教育、卫生等各类人才共计1万余人。举办电商樱桃、猕猴桃销售技能大赛3场,组建猕猴桃产业、苗木、中草药等9个产业服务团,115名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服务活动1360场次,服务6万余人。
坚持暖心留才,提升环境吸引力。落实县级领导、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政务服务协调专员“四级帮办”联系慰问高层次人才制度,目前,结成联系对子54个;按照《周至县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县委人才办对2018-2020年(共三年)教育、卫健等引进68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型人才发放奖补资金85万元;探索以人才创新、贡献为导向,制定《周至县高层次人才评价分类标准》《周至县Ⅰ、Ⅱ、Ⅲ类人才评价认定实施细则》,在全县五大领域评定I类人才、II类人才50人,并发放“金周英才卡”,提供人才就医、子女入学、金融礼遇等12项人才服务礼遇;建成人才公寓30套,并以每年百套进行递增,解决各类人才在周至住房问题,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生活好的良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