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强化第一书记选派管理 筑牢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根基

为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在基层落地见效,近年来,宜君县聚焦“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管得严”的目标,进一步优化选派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强化支持保障、严格管理考核、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第一书记真正沉在基层、奋战一线,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人才根基。

建强队伍,筑牢驻村帮扶根基。宜君县注重精准选派,坚持“因村选人、人岗相适”原则,围绕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不同类型需求,优先从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确保人岗精准匹配。全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69名,其中:中派1名、省派4名、市派18名、县派46名,今年新轮换8名第一书记。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等制度,驻村第一书记每周参加乡镇(街道)工作例会,县委组织部每季度抽查1次驻村工作情况,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派出单位负责同志每半年深入帮扶村了解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落实激励保障。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经费,足额发放生活补贴、交通补助,为第一书记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持续发挥“暖心工程”长效机制,为其安心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加强驻村工作年度和任期考核,2024年确定21名第一书记为优秀等次,7名受到提拔重用、晋升职级。

夯实责任,提升基层组织力。找准职责定位。注重发挥第一书记抓整体规划、综合指导、统筹协调作用,引导第一书记结合所驻村资源禀赋,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内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明确年度和任期目标。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强基固本,当好参谋助手,扎实推进“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认真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抓好村级后备队伍储备培育,坚决清理党群服务中心“滥挂牌”,助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打造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3个、党建示范点33个,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注重能力提升。扎实开展能力提升行动,推行新老帮带,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带”,加强驻村帮扶指导,促进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尽快融入环境、熟悉业务、推动工作。持续开展“提能力、转作风、促振兴”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积极宣传第一书记典型事迹,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突出重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产业赋能。制定印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的通知》,以第一书记为主体成立产业联盟,下设4个产业链党小组,打造苹果产业提档升级“示范区”、规模养殖“样板区”、核桃产业“优势区”、蔬菜产业多元发展“先锋区”。全县新栽植山地苹果2.4万亩,秋粮播种面积45.05万亩,建成4个千头生猪育肥厂、蔬菜专业村14个,117个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达30万元以上。担当务实为民。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遍访监测户、脱贫户、困难户,用好用足低保、临时救助、防返贫等帮扶政策,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担任党建指导员、政策宣传员、治理督导员、便民服务员,聚焦防火防汛、应急抢险等任务,就地转化为突击队,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对标对表,扎实开展学习教育。以身作则带头学。第一书记协助村党组织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指导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党员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新要求。吃透精神实质,带头研讨交流,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案例讲解、辅导讲座等方式,增强党员改进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标查摆深检视。对照“两个清单”28种具体表现、四个专项整治,围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带头梳理工作中的“纪律禁区”,逐一查摆存在问题,集体研究整改措施,定期更新进展和成效。以学促行转作风。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作用,畅通“民情信箱”“便民服务123”热线等渠道,倾听“千问”做实“千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取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