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更有质感更有诗意 ——公共文化服务打造陕西文化名片

陕西先锋网

“家庭春晚”把文化送进千家万户,“嵌入式”服务激活社区文化供给新动能,常态化惠民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数字文化平台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海量资源……放眼三秦大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让人民生活更有质感更有诗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要指示,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用艺术展现美好生活

人民生活更充实更精彩

“共产党给黄河岸边缠上金玉带,乡村振兴给玉带上面缀七彩……”9月4日,当表演唱《歌从黄河岸边边来》高亢激昂的歌声在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的舞台响起,黄河沿岸产业项目连成串,种植大棚形成片,路边廊道成景点,村容户貌大改观的小康生活画卷随之铺展开来。

十年来,我省以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为抓手,带领全省群众文艺工作者以“铸匠心、创精品”的高度文化自信,狠抓精品创作,力促我省群众文艺创作上高原攀高峰,一大批真实反映新时代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涌现。

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舞蹈《致富果》,再现最美奋斗者路遥光辉形象、弘扬路遥精神的陕北说书《路遥著书》,展现三秦儿女昂扬奋发精神风貌的广场舞《欢庆秧歌》,聚焦奋斗在城市发展建设一线的普通劳动者的小品《我的未来不是梦》……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些来自生活、来自群众、带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正是陕西群众文化生活蓬勃发展的真实体现。

2016年,陕西7件作品入围第十七届群星奖,其中2件作品获奖。2019年,陕西3件作品入围第十八届群星奖,其中1件作品获奖。2022年,陕西7件作品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合唱2个团队直通决赛,创陕西入围群星奖决赛作品数量历史新高,名列全国第二。

“在政府层面的文化引导、宣传推广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呈现题材更加丰富、作品更加专业化、群众参与度更高、参与者更加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这带来的不仅是公共文化的蓬勃发展,还有广大群众因为自我价值被认同而产生的自豪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白利群深有体会。

以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精神文化更充盈更丰富

7月28日晚,在西安音乐厅2022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歌从黄河来”合唱音乐会现场,激情的旋律似黄河波涛滚滚向前,一首首经典歌曲让观众久久沉浸其中。当晚,“歌从黄河来”合唱音乐会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陕西公共文化云、陕西融媒体等平台进行直播,总点击量超过114万次。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

十年来,陕西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广泛开展惠民演出、全民阅读、“村晚”、“心连心”演出、大众歌咏、书画摄影创作等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已举办四届的陕西省群众文化节,累计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6万余场次,参与群众达6500万人次,通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已成功举办九届的陕西省阅读文化节,2021年首次采用现场视频直播的形式在全网推送,2600多场活动吸引1411万人次参与,带动全民阅读蓬勃开展,让三秦大地得到源源不断的书香沐浴和启智增慧的文化熏陶。

持续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每年为基层送演出下乡1万余场次。2021年,全省累计发放惠民卡(券)70万余张,推出惠民旅游线路20条,累计有18万余人次走进剧场和景区。2022年,全省共举办“村晚”123场,观众达134.11万人次。

“陕西文旅之声”“陕西公共文化云”上线,网上服务点击量近千万人次;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深受群众喜欢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有效推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常态化;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墙”工程,积极开展云展览、云阅读、云体验,让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人民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之举,对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陕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开启了新的征程。”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说。

让设施遍布城乡社区

文化服务更完善更便捷

“生活·读书·新知”二十四节气景观墙、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栏、覆盖全境的街道社区“2+7”综合文化站暨图书馆、扫码即听的“解先声”有声图书馆……西安市新城区解放门街道打造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周末还有露天电影,有时候社区还有广场舞比赛,现在的生活可比过去有意思多了。”老街的改变让住户很是欣喜。

公共文化服务,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重点难点也在基层。

十年来,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出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

基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加强。陕西共建有公共图书馆118个、文化馆119个,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3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271个,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达到按标准全覆盖。

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断优化。陕西107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共建成文化馆分馆1296个、图书馆分馆1458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加大,全省共建成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609个。

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陕西先后完成4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8个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形成铜川市“一心多点”模式、西安市高陵区公共文化服务“110”、安康市“乡村文化理事会”、“延安过大年”、韩城市“欢乐送基层”等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为代表,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先后投入使用,已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地域名片。城市书房、文化驿站、非遗传习所、艺术乡村等‘嵌入式’服务空间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说。


时间:2022-09-16 15:58:19 来源:陕西日报 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