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
“我们搬过来6年了!”7月20日,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西三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宋轶感慨,“2016年7月,社区阵地从两间小平房搬到500多平方米的新场所。一开始,整个三楼都是‘一站式’服务办事大厅,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让需于民理念的深化,办公场地压减了一半多,其余都拿出来给居民用作活动场所。”
“现在,社区从早到晚歌舞不断,志愿者组织的各种活动大受欢迎。居民把社区当家,把我们当亲人。有位阿姨住院半年回来,还没回家就先来社区报到,让我们十分感动。”说话的是徐琼,去年新任职的“90后”社区党委书记。
办公场地由小到大再缩小的变迁背后,是“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是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进一步增强,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
这是我省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夯实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织密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畅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把组织体系这张“网”
织得更密更牢
今年以来,榆林市榆阳区明珠路街道塞维利亚小区“喜事”连连。在社区党总支指导下,小区建立起“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员+居民+社区网格员”联合党支部,推选新一届业主委员会班子,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等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小区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有效解决了多年遗留的矛盾纠纷。
近年来,榆阳区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延伸组织触角,建好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堡垒”。如今,该区675个住宅小区全部建立党组织,并从报到单位、街道社区择优选派小区党建指导员669名,全面提升了住宅小区党组织的领导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在各社区、乡村,我省通过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服务,优化网格设置,全面构建起包括“社区(村)—网格(小组)—党员责任区”在内的严密贯通的组织体系,真正让党的组织“触角”拓展到全领域、各方面,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着眼于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我省制定省属企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不断加大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力度;深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双建双促”和“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
通过聚力薄弱环节提质增效,新兴领域持续覆盖,软弱涣散常态整顿,我省有力有效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把组织体系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
让“神经末梢”释放“硬核”力量
如果不是亲自到访,你不会相信,在巴山北麓的“山尖”上、几乎已经没入云端的地方,还有一个村子存在。
这就是勉县新铺镇余家沟村。从镇政府前往村里,加宽过的道路也不过5米,且曲折盘旋,汽车需要一路不断鸣笛。
“10年前,村党支部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村民办事要到家里找人。”新铺镇镇长、余家沟村党支部原书记刘自宝告诉记者,当时,村干部没有发展经济的意识,更没有那样的能力。
变化是从2016年开始的。汉中市推进实施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工程,在硬件建设、组织体系、队伍素质等方面补齐短板。村党支部有了固定办公场所,村民办事不跑冤枉路,更重要的是,村干部聚在一起,开始为村子的发展想办法、谋出路。
“当时,村两委班子年龄都在50岁左右,精力、认知和能力有些跟不上发展新形势。通过换届,村两委吸纳了年轻干部。”刘自宝说,“这之后,培训学习也变多了,我们经常外出考察,学习别的乡村好的发展经验。”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支部带领群众通过盘活闲置、低效使用土地资源,发展中蜂养殖、刺梨、“金宝李”等特色优势产业,帮助群众稳定增收。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30万元。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各项任务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省注重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推进生产、汇聚合力、攻坚克难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末梢”力量充分发挥“硬核”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使每个“肌体细胞”健康而有活力
7月12日,为期6个月的全省基层选调生乡村振兴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在照金干部学院开班。
参加本次培训的1100名学员,都是各市(区)2020年、2021年在村任职的选调生,正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接受淬炼。他们主要利用晚上时间,线上接受系统培训,提升对经济形势、“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及基层行政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体理解,为更好地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积蓄力量。
每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让每个“细胞”充满活力,党组织的肌体才会强健。
为此,我省精心抓好理论学习,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分层分类培训党员干部。
把延安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建好用好延安、照金、马栏、杨家沟、郝家桥等党性教育基地;连续9年举办延安精神再教育专题培训班,实施“励志·筑梦”工程,深入开展“见证初心之旅”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
我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成1.6万余项整改任务,党员干部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整风”;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改革发展痛点难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访难问需、纾困解忧,帮助解决创业就业、上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难题近70万个。
在新时代的革命性锻造中,我省297万余个“肌体细胞”的活力被激发出来,13万余个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正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各项任务中积极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