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支部引领强基础 党员带头兴产业争分夺秒跑出青山村乡村振兴“加速度”——在汉滨区双龙镇青山村陆基养渔实践中的思考

“青”松屹立傲苍穹,“山”峦叠嶂乡愁浓。青山村地处岚皋县和汉滨区交汇处,G211穿境而过,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属“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下辖12个村民小组304户943人(其中:脱贫户194户662人),2020年整村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期间,产业发展以茶叶、生猪养殖和魔芋种植为主,但零星散布、不强不精,经济收入仍以劳务输出为主,缺乏可持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拳头项目,乡村人才流失、常驻人口减少、发展动能不足仍是主要村情民情。乡村振兴启动以来,如何围绕“五大振兴”目标,抢抓发展战略机遇,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既是摆在青山村“四支队伍”的硬骨头,也是千万个脱贫村的新课题。

支部堡垒建强  确保善学善谋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实践证明,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建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2021年,新一届驻村帮扶队伍顺利交接,面对新目标、新要求和新挑战,“四支队伍”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村务决策、提速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通过高频次下组入户、群众座谈、多方征询,村支部迅速确定了“以党建统揽工作全局,聚焦产业振兴和乡村旅游两个方面,着力打造乡愁古街、产业基地、人居环境三张名片”的工作思路,并以支部名义印发《青山村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压实了工作责任,实现了支部引领一体统筹、工作谋划一体布局、任务落实一体推进。

党员示范带动  确保善作善成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根本出路,通过开展“访民情、听民意、兴产业”等系列活动,驻村工作队发现青山村自瀛湖库区修建以来,就大力发展渔业养殖,但因长江十年禁捕的刚性约束,瀛湖汉滨段网箱全面取缔,渔业养殖淡出群众视野。鉴于此,在争得镇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支持鼓励下,村支部选定陆基养渔(高密度养鱼)作为全村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并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成立青山湖畔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实施陆基养渔项目建设,将党支部政治优势与合作社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最大限度打消群众顾虑,降低创业风险。目前,青山湖畔合作社已建成养鱼池20口,预计年产鱼15余万尾,产值2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人,带贫益贫30户。

产业发展赋能  确保善思善为

知之不难,行之不易。青山村渔业发展项目,充分考虑了客观实际,尊重顺应了群众意愿,有效控制了投资成本,统筹谋划了长远发展,既解决了当下无主导产业的困境,又为推动青山村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一方面,群众满意是核心。发展产业的核心是让人民群众致富增收。在产业选择上,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建议,选准群众愿意干、乐意干的产业。在风险把控上,选准产业后,先行先试是关键,按照“试验基地——发展扩面——产业成型”思路逐步实施,规避风险、打消疑虑、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是关键。发展产业绝不是照搬照抄、纸上谈兵,而是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群众意愿、风俗民情和政策规定,才能激起群众发展热情,避免“水土不服”。下一步,青山村将紧盯核心、抓住关键,带动发展金丝皇菊种植、蜜蜂养殖、湖畔花海、乡愁古街等项目,将更多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中,为青山村全面振兴开新局、谋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