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这些最新表述值得关注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大篇幅论述了“乡村振兴”问题,其中一些最新表述值得关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赴地方考察调研,庄稼地里种什么、老百姓吃什么,是总书记念念不忘的关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他指出要“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
总书记再次提到了“餐饮浪费”问题。他指出,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总书记指出,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书记提出,要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要树立大食物观
“要树立大食物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联组会上提出的又一个值得关注的表述。
总书记指出,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树立大食物观需要大思路、大视野。总书记提到了2个“拓展”:
一是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二是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在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重要指示中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划重点”: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这次在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乡村振兴”时强调,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