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三个紧盯”扎实做好干部监督工作
近年来,黄陵县始终把干部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聚焦政治、纪律作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和巡视巡察监督,精准施策,形成“科学完备、系统配套、规范有效”的监督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紧盯关键少数,带好绝大多数,推动政治监督“精准化”。坚持把干部监督贯穿选拔任用全过程,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导向,明确任前、任中、任后基本流程,全方位筑牢干部政治监督“防火墙”。一是严把政治“审核关”。出台《黄陵县选拔任用干部政治标准》,列出“是否对党忠诚、是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等28条政治红线,配套建立干部言行负面清单,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可靠、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二是严把联合“考察关”。建立组织综合考察、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和任前考试“四位一体”考察考核机制,由纪委监委、组织、宣传、人事、政法等部门联合考察,全面实行廉政、组织生活、社区生活等鉴定制度,形成综合评判干部的刚性约束。三是严把用人“导向关”。以落实“三项机制”为抓手,牢固树立“五让导向”和“四一个律”要求,建立“五看五选三不用”长效机制,出台《关于激励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八项措施》,对政治素质过硬、业绩突出的干部提出优先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等8项措施;对政治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综合运用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防止“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
紧盯关键环节,做到关口前移,推动日常监督“常态化”。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不断健全完善干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干部监督规范化、常态化。一是把日常管理“严在经常”。严格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各项规定,修订完善外出报备、会风会纪、婚丧嫁娶管理、不实举报澄清正名实施细则等制度性文件,有效构建起贯通生活圈、工作圈、社交圈和覆盖八小时以外的从严监管制度体系,推动干部在受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二是把日常表现“抓在平时”。建立《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全程记录干部日常政治表现、德才表现和履职表现,并与干部年终考核相结合,明确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次,严格落实检查调研必看、评先评优必看、选拔任用必看、年度考核必看“四必看”要求,推动干部监督工作严在日常。三是把日常监督“落在实处”。出台《干部诚信档案制度》,列出家风家教不严、恶意拖欠物业费等14条失信情形,形成线索收集、行为认定、惩戒处置、跟踪管理、结果运用等闭环程序,重点把失信行为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务调整等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干部监督管理水平。
紧盯关键领域,强化部门联动,推动纪律监督“多元化”。聚焦事关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涉及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任务和突出问题,始终把干部监督重点放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领域。一是从“线”上突破,抓好联合监督。出台《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纪委监委、组织、巡察、督查、审计、政法等部门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第一时间通报干部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执行组织纪律、治安处罚等情况,推动干部监督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二是从“面”上拓展,抓好延伸监督。统筹运用“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监督举报渠道,以干部八小时以外为监督重点,采取线索直接核查和转办核查等方式,及时受理处置涉组涉干信访举报,形成主要领导主抓、责任科室牵头协调的举报受理机制,有效提高了线索举报办理质量。三是从“点”上发力,抓好定向监督。坚持把制约和影响高质量发展、群众最关心的热难点问题等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纪律作风监督、担当作为监督和巡视巡察监督,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县党风政风和干部风气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