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四化”筑基 激发党员教育管理新活力
3月28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过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采取“四化”筑基,着力激发党员教育管理新活力。
学理论,推动党员教育常态化。采取“政治理论+重点工作+研讨交流”多重模式,将单纯的理论“灌输式”转变为现场“互动式”,推动学习入脑入心。利用“渭南先锋”公众号、渭南党建网、渭南“互联网+党建”云平台等线上学习渠道,确保党员教育不间断、不脱节。主动对标全国全省先进,“走出去”共享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同时,邀请党校或高校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将权威性、专业性理念讲解“带进来”,确保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效果更加明显。
抓保障,促进党员教育实效化。以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市级党员教育示范基地”13个、“市级基层党建示范党支部”100个,打造了以渭华起义纪念馆为核心,《奋斗之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等为点的“一核多点”党性教育示范基地。建成涵盖市县党校、培训学院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等人员的市县两级党员教育师资库,目前入库师资336名,并培育红色讲解员200余人。同时,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进一步拓宽师资来源。创新“交流研讨+跟班督学+撰写心得+运用反馈”的培训考评机制,不定期对党员干部返回工作岗位上的运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最大程度转化党员教育培训实效。
提质量,推进党员发展规范化。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从青年、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三新”领域中发展党员,创新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制度,去年共发展党员5459名。细化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明确对每2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确有难度的村进行逐级审批,注重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中发现先进分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管理模式,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务工不误学、离乡不离党”。同时,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全面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
创示范,抓实党员管理标准化。创新完善了“岗区队”工作机制,在全市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关键岗位、重点区域、重大活动中当先锋、作表率。激活“量化积分”管理新动能,制定《推进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工作若干措施》,将全市党员细分为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国有企业等五类,围绕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作用发挥合格四个方面进行积分管理,实行“一支部一办法、一月度一登分、一季度一亮分、一年度一总评”,让量化“数字表”成为工作“助推器”。在抓“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上,做到三个聚焦:聚焦思想“破冰”,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设为必有环节;聚焦查摆“融冰”,将找准问题作为有力武器;聚焦实践“升华”,将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同时,还组织16名“市级基层党建示范党支部”书记开展“书记谈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活动,多措施让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脉络畅通,让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