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狠抓“学、用、管、评”助推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担当作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甘泉县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在“学、用、管、评”上精准发力,不断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教育管理,提升“敢于担当、会抓关键、善破难题、能取实效”的工作能力。

强化学习培训,提升领航定力。聚焦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开展“头雁领航”能力提升活动,坚持落实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参加乡镇(街道)每周例会、固定理论学习活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提升理论水平。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精心制定培训套餐、开发精品课程,组织村干部进行轮训,切实增强履职能力。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远程教育平台”等党内学习平台,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帮助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吃透政策法规、熟悉业务知识、掌握工作方法,提升治村富村能力。近年来累计培训村干部6期3200余人,举办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4期500多人次。

加强上下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根据村“两委”成员特点、优势,对各项工作细化分工,优化村“两委”成员工作职责,实现人尽其才,发挥特长,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心中有责任”。认真落实乡镇(街道)领导帮带制度,采取主要领导重点抓、班子成员和包村片长具体抓的办法,通过多样化培训、现场督导、比学赶超等方式,“一对一”结对帮带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营造“乡镇领导带着干、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跟着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统筹协调能力和为民办事服务效能。

强化制度约束,催生履职能力。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理顺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组织的权责关系,制定监督内容清单,优化监督程序,促进村干部务实高效履职。全面落实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规定,坚持“村财乡管”和村干部届中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健全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和事务决策运行制度。扎实推行“承诺、积分、评议”党员一体化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对不胜任不尽职的及时进行约谈教育、调整优化。不断探索可持续的利益链接机制,督促引导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及解决民生困难上来。

注重严管厚爱,激发干事活力。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乡镇(街道)党委每年对所属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述职评议,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半年和全年综合考评,强化结果应用,激励担当作为。压紧压实乡镇(街道)党委日常管理责任,不定期对守岗履职、任务推进等工作开展督查检查,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村干部严厉批评教育,并按相关程序严肃追责问责。全面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经费、生活补助、乡镇补贴、通讯补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完善村干部待遇补贴办法,落实“一肩挑”人员补贴每月不低于3000元,确保大家安心驻村、静心工作。近年来先后提拔第一书记62名,驻村工作队员35名,7名村支部书记被录取为公务员,有力提升了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