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在驻村第一书记“选、育、管、用、考”等关键环节上强措施、抓落实、重成效,着力建设一支下得去、待得住、业务精、干得好的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好干部标准,精准选。在驻村第一书记的选用上,始终坚持“三必须三不得一审定”原则,确保选出“思想摆得正、组织信得过、能力过得硬”的驻村第一书记。一是必须选优秀年轻干部,二是必须选觉悟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中层干部,三是必须选具有1年以上党龄和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优秀党员;“三不得”即不得选派借调、临聘、工勤等“三类”人员;各单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须经县委组织部审定后统一下派。全县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13名和工作队员230名,覆盖全县77个脱贫村、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23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10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及1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示范村。同时,为48个非“五类村”选派48名乡村振兴帮扶指导组组长和74名指导员,做到因村派人、因人择村,精准匹配、人岗相适,真正将帮扶村的实际、岗位需要与干部人选条件紧密结合起来。
立足高素质导向,用心育。一是专题培训教。按照“县级全覆盖+镇办常态化”培训模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采取“按需施教+集中提升”“线上+线下”等方式,举办澄城县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实现463名驻村干部素能提升全覆盖。二是观摩交流学。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开展现场观摩,通过晒思路、晾成绩、谈感悟、比干劲,在转变工作理念、拓展工作内容、解决工作难点等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抓细抓实本村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进位争先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开拓各项工作新局面。三是驻村实践考。强化以考促学、考学结合,组织各镇办开展驻村干部“一口清”知识测试,创新开展“双强书记”擂台比武活动,紧扣乡村振兴政策、驻村帮扶应知应会、帮扶措施等方面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施用多样化举措,严格管。一是考勤从细,明确全脱产驻村、每周“五天四夜”等驻村要求,规定驻村第一书记由镇(街道)党(工)委日常管理,明确全脱产驻村要求,每年在村工作不得少于220天,镇(街道)党(工)委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全天考勤纪实,每月评价。二是督导从严,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县级统筹、镇办负责、派出单位跟踪管理的常态化、立体式督查机制,落实“常态查、暗访督、周通报、回头看”,每周随机暗访抽查,动态掌握驻村干部在岗履职情况。不断规范全县驻村帮扶工作。三是保障从优。按照每村每年2万元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经费,每人每天40元落实工作补贴,同时,落实好生活补助、交通费、通讯费等各项补贴,做好驻村干部体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办理等,消除驻村干部后顾之忧,确保驻村干部驻村更驻心、驻村更驻责。
注重精准实效能,突出用。一是驻村职责明。针对驻村队伍到村“干什么”问题,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清单化下派任务、阶段化管理推进。二是战斗堡垒强。聚焦建强基层组织第一抓手,先后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党组织10个、市级标准化示范村13个,打造了40个“星级村”党组织,完成1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三是任务落实清。聚焦防返贫监测第一任务,驻村干部累计走访农户7万余户,发现“三类户”361户,全部落实多元化、精准化帮扶措施,目前全县累计纳入的监测户均享受多元化帮扶措施,先后消除风险户230户795人,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四是鼓励激励实。去年换届以后,提拔使用优秀驻村第一书记8人,职级晋升30人,形成干在一线、比在一线、考在一线的浓厚氛围。
立足全方面实绩,科学考。一是明确步骤原则。按照《澄城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将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突出实绩和注重创新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制定“双述双评一研判”机制,对驻村第一书记年度帮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二是规范方式内容。年度考核工作在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个人自评-镇级初评-县级评定-市级核实”的方式,对驻村第一书记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富民强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工作制度落实五方面进行综合测评。三是落实奖惩机制。个人考核按照工作实绩评定四个等次,其中,优秀比例不高于20%。去年以来,共考核评选省市优秀5名,县级优秀29名,并在全县范围内公示、通报。同时,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驻村干部,由县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调整意见,帮扶单位一周内予以召回调整,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